搜索

怎样讽刺自以为是的人(专治嘴贱的句子)

[复制链接]
查看136 | 回复0 | 2022-2-9 09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诗歌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,它能用唯美、婉约、简练、精辟的文字表达出最深沉的思想、最高远的意境,带给人们最美的精神享受。那么,当最优美的语言与骂人损人的脏话相结合,又会产生怎样奇妙的效果呢?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四首古人关于“骂人”的七言绝句,不带半个脏字,却骂得酣畅淋漓、入木三分!
  古诗词鉴赏
  其一、杜甫《绝句》
  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
  王杨卢骆: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。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文坛俊杰,时人称之为“初唐四杰”。尔曹:你们这些人。不废:不影响。
  
  杜甫
  翻译: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初唐四杰,他们的作品开创了当时新的文坛风气。可是那些浅薄的守旧文人,却对四杰的文章讥笑不止。你们这些浅薄无知的文人啊,在历史的长河中压根翻不起大浪,只能身名俱灭,而四杰却丝毫不受影响,他们的文章和英名就像长江大河之水,万古长流!
  点评:不愧是诗圣,用词洗练,下笔如椽,短短四句诗,既热情地赞颂了初唐四杰,又无情地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、自以为是的无知文人。一句“轻薄为文”和“身名俱灭”,骂尽了这些目光短浅、自命不凡的井底之蛙,令人拍手称快!
  
  初唐四杰
  其二、苏轼《洗儿诗》
  人皆养子望聪明,我被聪明误一生。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。
  点评:苏轼这首诗如白话般通俗晓畅,但语气充满调侃戏谑之意,看似一首写给自己孩子的诗,实则是讽刺王公权贵的一篇佳作。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,而苏轼却一反常态,只愿自己的孩儿愚笨鲁钝,为什么会有这样违背人之常情的愿望?
  
  苏轼
  只因为诗人自己才高八斗、聪明一世,一生却波折不断,到中年时更是因为“乌台诗案”被构陷入狱,最终落得被贬谪流放的下场。早知如此,当初又何必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呢?“惟愿孩儿愚且鲁,无灾无难到公卿”,表面上是表达自己对下一代的期望,实际上是骂朝中那些“公卿”都是既愚且鲁的无用之人,这些“公卿”愚笨鲁钝、尸位素餐、在其位而不谋其政,然而却能一辈子平平安安、无灾无难,真是滑天下之大稽!苏轼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感叹,却变着法儿把朝中那些无能的公卿骂了个遍,手法之妙令人叫绝!
  
  被贬黄州的苏轼
  其三、花蕊夫人《述国亡诗》
  君王城上竖降旗,妾在深宫哪得知。
  十四万人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!
  点评:花蕊夫人是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的贵妃,这首绝句抒写了她对后蜀不战而亡国的悲愤之情!整首诗纯用口语,而意蕴深远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当时赵匡胤伐蜀的宋军不过数万,而后蜀却有整整“十四万人”之众。然而一向沉迷于享乐的后蜀君臣闻风丧胆,军队更是毫无斗志,终于上演了一出举国投降的丑剧。
  “十四万人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!”这是何等酣畅淋漓的痛骂!作者那种羞愤痛切之情表露无遗。而“十四万人”和“更无一个”,数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,那种浓烈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。那些不战而降的“男儿”们,如果看到了花蕊夫人这首绝句,应该无地自容。
  
  花蕊夫人
  其四、文映江《咏针》
  百炼千锤一根针,一颠一倒布上行。眼晴长在屁股上,只认衣冠不认人。
  点评:文映江是清末著名文人,四川射洪县人,时人称之为“射洪名士”。这首名为《咏针》的绝句,通俗而诙谐,却是文映江流传颇广的妙作。全诗名为咏针,实则嘲人。我们都知道,针孔又叫“针眼”,俗称“针屁股”,因此“眼晴长在屁股上”说的是针的特征。然而,明眼人都能看出,诗的后两句一语双关,抛开明面上的意思,实际上是骂那些有眼无珠的势利小人,他们看人只看衣着外表,只会以貌取人。一句“眼晴长在屁股上”,诙谐生动,入骨地讽刺了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势利小人,真可谓“入木三分骂亦精

版权声明:

本文内容由晴雪网注册用户自发贡献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晴雪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其著作权,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该作者有涉嫌侵权违法的行为,请立即请联系管理员以及时处理,一经查实,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违法内容!

注意事项: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请勿轻信!请谨慎鉴别!请不要轻信页面中的信息,尤其是其中关于功效、疗效、链接、教程、地址、联系方式(QQ、电话、二维码、微信号等一切联系方式,特别是涉及到付款、输入隐私信息的操作)等信息!

晴雪网一个信息分享平台,为您提供精准各种百科知识、生活常识、诗词语句、趣味故事等潮流时尚知识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